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的时代浪潮中,如何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困局?福州市总工会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开路,联合高校、行业、企业共建“工匠学院”,构筑起具有福州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从2020年首家“福州工匠学院”挂牌成立,到如今覆盖16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五级协同培训网络,福州已建成包括全国重点支持工匠学院在内的34家各级工匠学院,累计培训产业工人超10万人次。福州工匠学院、福州市建筑行业工匠学院、福州市新型电力系统工匠学院等不同类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也为广大职工打开了通往职业成长与人生价值的新通道。

校企协同育人 “数智赋能”打造人才高地
作为全市首家挂牌的工匠学院,福州工匠学院由福州市总工会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打造,自2020年成立以来,紧扣区域发展脉搏,开设产改课程、技能培训,力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在福州工匠学院建设中,福州市总工会不仅是政策的推动者,更是资源的整合者。面对企业参与职工技能提升动力不足的难题,福州市总工会大力投入培训经费,积极统筹协调行业、企业培训需求,组织“金蓝领”等中高层次技能人才培训;联合同济大学等名校开设“劳模工匠研修班”,为劳模工匠量身定制课程;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产业工人专题培训班,提供菜单式服务;牵线搭桥开展企业骨干职业技能培训,如给宝钢德胜不锈钢有限公司开展办公软件应用培训班等,有效提升产业工人综合技能,显著增强了工匠学院吸引力。
“研修班让我系统掌握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知识。”中移在线服务有限公司的林奕宝感慨地说,“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也让我有机会为公司的数智化转型、创新献计献策。”目前,该院已成功举办7期“劳模工匠研修班”,累计培训近400名优秀技术带头人,入选首批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100所工匠学院,成为全省标杆。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福建省级技能大师陈景琳指导学员开展智能制造实训
此外,学院还创新推出“一园区一专班”精准服务模式,与福州市18家重点工业(产业)园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有效解决共性技能需求,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开设“二元制”学历提升计划,服务企业40家,帮助近600名职工实现学历与技能“双提升”;积极对接市场,推动技能等级与薪资挂钩,鼓励企业实行“提技即加薪”的良性机制。
“我们的定位是区域高技能人才综合培训基地、技能竞赛综合服务平台和技能人才综合评价中心。”福州工匠学院负责人张兰英介绍,目前,学院拥有21个实训基地、172间实验室,设备总投入达3.2亿元,提供8680个实训工位,具备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培训能力。未来,福州工匠学院将深化数智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为职工打造更加灵活、便捷、高效的终身学习平台。
聚焦紧缺工种 “精准滴灌”培育行业匠才
如果说福州工匠学院是面向全市产业升级的“通识教育”,那么福州市建筑行业工匠学院则是深耕细分领域的“专业学院”。该学院依托中建海峡培训中心设立,于2024年6月正式挂牌,旨在破解建筑行业人才短缺难题,特别是针对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制造、BIM建模等“稀缺工种”进行定向培养。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为社会输送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关键人才。”福州市建筑行业工匠学院负责人何怀斌介绍,学院设有7间标准化培训教室、1间多媒体机房(配备124台电脑)、“云学堂”直播间及8大实训基地,包括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省级装配式工人培训基地等。
“学院每年都会组织考前精讲培训,免费开放自习室和答疑服务,取证率显著提升。”来自中建海峡的学员陈伦烽表示,“以前考取专业证书往往需要请假去外地参加培训和考试,耗时耗力。现在公司在内部依托工匠学院就能完成整个考证流程,极大地便利了职工,大家的考证积极性都提高了很多。”
2023年第六届“中建海峡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大赛(实操考试)
对于高阶人才的培养,学院同样不遗余力。职工杨昆通过工匠学院培训系统掌握了 3ds Max、Revit、 Catia等数字化全流程技术,考取全国BIM等级一、二级证书和一级建造师资格,从一名小小施工员成功转型为BIM专职人员,并晋升为分公司的技术支持中心负责人。在学院支持下,他成立的工作室获评福建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建筑行业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项荣誉。“学院给了我诸多参与高精尖项目的机会,帮助我走上了满载成就感与获得感的职业发展路线。”杨昆说。
福州市建筑行业工匠学院为职工精心构建“技能-晋升-尊严”三位一体的成长闭环:技术上,从传统操作升级为复合型智能工匠;职业上,打通专业与管理双通道晋升体系;心理上,通过“工匠/劳模”等荣誉体系增强职业认同感。最终,切实帮助广大职工实现“凭手艺吃饭”到“靠技术致富”的质变。
实训促动创新 “闽电摇篮”填补行业空白
“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福州市新型电力系统工匠学院于2024年6月挂牌成立,与国网福建电力水口培训基地合并运营,填补了南方地区水电专业培训机构的空白。
福州市总工会给予该学院强力支持:指导推动工匠学院成功挂牌申报,帮助完善学院制度建设;三次拨付专项扶持资金15万元,用于学院基础设施升级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指导工匠学院承办省“匠心杯”、市“榕匠杯”劳动职业技能竞赛,推动职工技能认证和竞赛成果转化。
“一期占地140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7个核心水电专业实训室可供200人同时接受培训。”新型电力系统工匠学院负责人龚祖金介绍,未来二期将新增阶梯教室和电教室,三期扩建后可容纳500人同时培训,总投资预计2.2亿元。
在师资方面,学院现有教师132人,均具有副高级职称,其中高级技师21人,考评员79人,累计培训超4万人次,课程覆盖发电运行、继电保护、高压试验等多个方向。在培训模式上,学院构建了“理论+实操+竞赛”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覆盖技能等级评价、岗位能力认证、竞赛集训等环节。学院还注重“红”“专”结合,将党性教育融入技能培训,联合高校开发特色课程如《升船机运行培训教材》,并承办省部级水电、交通运输等行业竞赛,输出国内首个升船机操作标准,成为区域名副其实的“水电人才摇篮”。
“我们在实训室里模拟真实场景,快速掌握故障处理流程。”发电运行值长谢深曾在学院参加“发电运行仿真实训”,在全国水电运行值班员技能竞赛中一举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并带领班组优化电站运行效率,年节约运维成本超百万元。
福建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继保中级工黄星宇视学院为“创新试验田”:“在工匠学院培训过程中只要不损坏设备,就可以大胆验证创新性的检修方法,试错也没有顾虑,这样的环境特别适合技术攻关。”他研发的《变压器专用安全带挂接装置》《一种变电站开关的监测装置》等成果,斩获全国水电行协创新一等奖和福建省五小创新二等奖。
福建省技术能手黄星宇在讲解220kV线路保护调试
“让每一位劳动者都有机会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福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李荣辉总结道,“我们致力于打通一条从技能提升到职业晋升再到价值实现的成长路径,让每一位怀揣匠心的劳动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技艺精湛的劳动者。福州“工匠学院”的建设,正是这座城市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真实写照。从政策引导到资源整合,从技能培训到职业晋升,再到创新成果转化,工匠学院正在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的“加速器”。
下一步,福州市总工会将以数智化引领“福州工匠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转型升级与品牌建设;加强省市级联动,高效整合资源,持续扩大工匠学院的覆盖面和服务力;推动县区级工匠学院标准化建设,确保各级工匠学院的建设质量;构建“匠苗—匠才—匠师”的成长闭环,助力更多一线职工实现从“工”到“匠”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