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之声 > 劳模风采
【福州365·劳模百人百像】 陈开注:巧用新技术 走智慧生态农业之路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源:总工会  字体: 【】 【 】 【

 

陈开柱

2019年获得市级劳动模范

钦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鹤上镇钦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大片的瓜果蔬菜已经成熟,农民们正忙着采摘。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钦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开注满脸笑容。


“我们合作社的智能温室大棚有120多亩,这种大棚不仅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还能抵御12级台风。有了它,我们的蔬菜产量稳步提升了,农民收入也得到了显著增加。”说起农业发展,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开注如数家珍

 

别看陈开注谈起农业头头是道,但多年前他却是个“门外汉”。陈开注说,2010年,在长乐承包了230亩土地,搭建钢管大棚,合伙注册成立钦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农业之路。


但这条路并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样容易成功,因为对农业了解不深,导致在蔬菜品种选择、销售渠道开拓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陈开注说,一年时间里,承包下来的230亩地种的蔬菜坏了三分之二亏损了上百万元

放弃还是继续?当时我问了自己很多遍,但内心有一个声音说,既然开始了,就不能放弃。”陈开注说。为此,他跑去外省考察交流,聘请专家、技术员,对来年的种植品种和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有专家的助力,有了经验的加持,陈开注慢慢地在农业之路上站稳了脚跟。他注重新品种、新技术,与国内外高优蔬菜种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蔬菜新品种的试种与推广,基地大棚应用滴灌溉、微喷等先进水灌溉新技术,坚持走智慧生态农业之路。


如今合作社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采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在钦农农业专业合作社里,每一批刚刚采摘下来的蔬菜都要被抽样送往一个“特殊”的地方——农残检测室。这些蔬菜在检测室里需要经过多项“检查”。


据陈开注介绍,农残检测室非常智能化,只要蔬菜经过检测,相关信息就会上传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符合标准的蔬菜将被贴上标签,实现“一品一码”,可以查询到种类、产地、责任人等产品质量信息。“这样既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提高了顾客对蔬菜质量的信心。


目前合作社蔬菜年产量达上百万斤,常年为福州地区及外地供应商提供优质的绿色农产品。“我们将继续提高产品附加值,让产品销路可以更广,让大家的生活越变越好。”陈开注对未来充满信心。

打印】 【收藏收藏】 【关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以上 主办:福州市总工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