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 篇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指引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一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一方面,必须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要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另一方面,必须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増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第二节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从时空两方面综合来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尽管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増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可谓是“换挡不失势”。要把握这些大势,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求高增长的想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統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创新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減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集中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內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更为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第五节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不是说政府就无所作为,而是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水平。
无论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讲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两者关系处理得好,经济发展就会“琴瑟和鸣”;处理不好,经济发展就会“孤掌难鸣”。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