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之声 > 劳模风采
【福州365·劳模百人百像】林玉登:用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0-12-25  来源:总工会  字体: 【】 【 】 【

 

 

林玉登,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工模中心副主任。26年来,在一方不足4平方米的工作台上,参与设计、制作过200多副模具,涉及116个品种,寿命都可达300万模次以上。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他也从最初的中级技师兼精密小模组组长到车间主任,再到工模部经理、公司高级内训师,如今,他已经是福建省技术能手,组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林玉登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并入选省“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技能大师。

 

1996年,林玉登进入上润,成为一名模具钳工。“一辈子能够专注做好一件事,便很了不起”林玉登说,这句话是自己还在三明技工学校学习钳工专业时,一位做了40年车工的老师傅对他说的,一直牢记在心里二十多年了,始终影响着他。

 

林玉登说,当初刚入职不久,为了尽快掌握模具技术,勤学苦练,起早贪黑。一组模具从设计到制作出来的周期约25天,在这段时间内,林玉登绷紧着心中那根弦,全身心扑在模具上,还曾有过三天三夜没合眼的经历。

 

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吓跑林玉登,每当一副新的模具产生以后,睡上一个安心觉,成了他最幸福的时刻。辛勤的付出总是有回报,工作3年之后,一整套模具从设计审核、工艺编排到完全制作成型,林玉登已驾轻就熟。现在只要拿来一张图纸,他就能看出设计的问题,就算是差距几毫米,也能看一眼就指出来。

 

在成绩面前,林玉登并未止步。2013年,他在创新性提出模具加工“多重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加“锥度定位组件”,一举突破业界齿轮同轴度的最大难题。这项创新使产品可连续生产一个月不下模维修,大幅度提高表芯模具生产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节省电力、人工等成本,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约600万元。

 

他还带领以钳工模具组为首的团队,历时3个月完成CH31计时跑秒机芯模具的研发制造。这项创新突破了PPS聚苯硫醚材料成型关键技术,克服了传统夹板易变形收缩等缺陷。业内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CH31机芯的开发将是中国的表芯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的一次质的飞跃,打破了日本精工、西铁城在该领域的全球垄断地位。

 

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发布,这张图片的诞生离不开一个重要设备——“中国天眼”射电天文望远镜。而这个望远镜上安装的500米天线桁架结构轴,就出自林玉登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之手。天线桁架由1.9万多个结构轴组成,每个结构轴的尺寸要求都不相同,精度还要达到0.01毫米。。团队最初按设计图做了多次试验均不成功,有人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达到标准,林玉登和团队成员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对工艺进行调整。在工作室成员王茂松看来,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并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没别的办法,就是像以前的老师傅一样慢慢地调整,一丝一毫地微调。”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林玉登,我国制造业要真正冒尖,须壮大技工队伍。“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技师,至少需8年,多培养合适且愿意沉下心来研究的人才成了当务之急。”为此,除公司每月组织内部培训外,还常常抽空到各职业技术学校客串讲师。到目前,林玉登已陆续培养近30名技师、高级工,不断为生产线培养攻坚克难的技术能手。

打印】 【收藏收藏】 【关闭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建议采用1024*768分辨率以上 主办:福州市总工会 版权所有